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把好队伍建设总闸门催升法院工作新境界
分享到:
作者:滦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张晓华  发布时间:2014-07-28 15:08:11 打印 字号: | |

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打造过硬法官队伍,既是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政治要求,也是当前复杂形势下,履行法院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发展大局的必要前提,更是提升司法公信、培育法治信仰、推进法治社会的基石和关键。近两年来,我院应对当前形势,以前所未有的严肃态度、强硬举措狠抓队伍建设,有力促进了队伍的纯洁可靠、推进了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并延续了连续十三年“无违法、无违纪、无错案及执法过错”的集体荣誉,并实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整体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仅2012年以来,我院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优秀法院、全省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果网上展赛优胜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并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标兵、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一、深入浅出,虚功实做,“接地气”教育让思想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事实证明,无论是法院系统,还是其他领域,发生问题的人,无不是始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偏差。为此,做好思想工作,始终都是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在实践中,大都又往往只注重了开会、讲课以及作笔记、写心得等形式上的教育,使科学的理论囿于象牙塔而远离受教者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工作也最终流于走走过场,难以收到实效。正是基于上述思考,近两年来,我院特别注重紧贴实际,虚功实做,把“深奥”的理论融入现实生活,用“遥远”的信仰解决具体思想问题,以“接地气”的方式,深触干警内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坚持紧贴基层环境,开展政治教育。学习政治理论过程中,坚持从基层法院主要面对广大农民、办理家长里短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持续开展走基层、听民意、组织法律咨询、接待来信来访、召开执法监督座谈会等一系列亲民活动,引导干警以群众的心理和视角,去理解基层法官应该想什么、做什么,应该如何领会和贯彻党的宗旨、方针政策,从而让政治理论在基层环境、风俗乡情、底层诉求中,更加鲜活具体,更加容易接受和消化,更好地化作坚定信仰的思想自觉和践行宗旨的实在行动。二是坚持紧贴日常工作,提升职业操守。我们注重把圈中人、身边事作为教育手段,让干警在日常工作中切身感受榜样的力量、接受先进的激励。近两年来,我院先后推出办案调解率始终在90%以上的“全市金牌调解员”茨榆坨法庭庭长杨文年,热心为民办案无发改、无信访的“滦县月评十佳党员干部”民二庭杨素艳,以及连续18年保障安全无事故的我院“全国法院先进司法警察大队”,人均月结案40件以上、一心工作无假日的老城人民法庭等一系列本院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有力感召并带动了全院干警尽责有为、为民奉献,并以良好的职业修养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仅2013年以来,我院就先后接受当事人锦旗56面、表扬信150余封。同时,在警示教育上,我院也坚持把干警“身边问题”作为监督检查重点,使全院充分认识到风险就在脚下,切实引起警醒。三是坚持紧贴个体实际,培育人生理想。我们认为,个体的内心世界千差万别,思想教育工作也只有做到知其所思,对症下药,导其所求,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为此,工作中,我们坚持抓好走访调研、交心恳谈,深入了解干警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现实情况,广泛掌握干警思想动态,作好心理疏导,并从造成基层干警思想疙瘩的政治、经济待遇以及职业保障问题出发,先后争取落实上级规定的津、补贴2项,重用提拔德才兼备干部10人,为干警解决家庭实际困难12个,切实为干警免除了后顾之忧,并营造了精诚团结、有为有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力激发了全院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奋进激情。

二、细节规范,全程管控,“无缝隙”约束让管理工作切实提质增效

管理是队伍建设的关键,而制度则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有着根本性、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意义。在现实中,队伍中发生各种问题,恰恰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态度不正,制度失之于软,执行不到位;二是制度缺陷,或过于原则笼统,缺乏操作性,或不够全面,存在盲区。就执行软弱而言,已经引起中央以及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反腐败、除“四风”以及“八项规定”等等重大举措,充分宣示了从严管理、严肃制度的坚决态度和高压态势。因此,当前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解决制度缺陷。实践中,我院通过从三方面完善制度,力求无缝隙约束,提升管理质效。一是突出精细化管理,细节约束提升制度操作性。比如,在《问责办法》中,在对问责事项作出明确规定的同时,对问责的方式和程序都作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有力保证了对发生问题的严肃高效处理。如在公车管理上,先后出台《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及两个强化管理通知,以近60条具体的规定,全面规范了公务用车的使用及责任,并首次确立了定人定车定责的管理原则,确保了制度与问题的有机衔接、操作顺畅。在《关于民事案件立案、审判、执行指导意见》中,以11章120条规定,对民事立案、保全和先予执行、庭前准备、庭审控制、调解与合议、执行程序、裁判文书以及结案与归档等各程序的司法活动细节,全部进行了细致规范,最大限度地约束了法官的自由裁量,防止了司法权力的滥用。二是实施立体化管理,分类规范提升制度全面性。根据管理事务不同,分别完善了以《问责办法》为核心的作风纪律类和诉前调解、民事审判、汽车物流纠纷三个规范性办案指导意见为主体的业务管理类两大类制度体系,全面覆盖八小时内外干警的工作、生活、作风、纪律等各个管理领域,全方位挤压了发生问题的空间,防止了管理的漏洞,真正把作风和权力装进了制度的笼子。同时,依托落实一岗双责,根据管理对象不同,分层次就领导干部、普通干警、临时人员出台差异化管理制度,并认真研究、层层签订了廉政作风、审判质效、信访责任三个责任状,以落实权责统一、实施层级管理,架构网格式、立体化管理体系,切实实现了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问题式管理,专项管控提升制度针对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积习难改的老问题、逐渐显现的新问题以及集中暴露的共性问题,研究出台专门制度,实施专项管理。仅2013年以来,我院先后就公务用车、值班备勤、请销假、接待新闻媒体采访、诉讼财产保全、上诉状移交、特快专递送达、机关安全保卫以及乱收费等问题,先后制定专项制度9项,有效提升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遏制了相关问题的发生。

三、文化牵引,公开倒逼,“端口式”衔接让司法公正实现内外贯通

司法工作的核心,就是公正;法官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公正。公正的源泉,既在于司法机关的天然属性,更来源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确科学的司法价值观。而公正的出口,则是社会的认可,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就是要求我们法官不仅要有公正之心、公正之行,更要把公正展示在每名群众的视线里、心坎上。为此,我院坚持抓好促进公正的两个端口,即内源牵引抓入口,狠抓法院文化建设培育公正精神理念;外树形象抓出口,狠抓司法公开倒逼公正司法办案,以两个端口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前后衔接,实现司法公正在法官身上的内外贯通,进而取信于民,提升司法公信。在法院文化建设上,重点依托审判综合大楼的硬件设施,以院墙、楼道、办公室、审判庭等场所为平台,通过文字、图表、图片、视频,展示司法名言警句、领导讲话摘抄、人员岗位职责、干警公开承诺、正反典型教育影片以及我院队伍建设、审判工作的成果,以无处不在的有形载体,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传递司法核心价值正能量,诠释我们对法治与公正的崇尚、敬畏以及不懈的追求。在司法公开工作上,坚持多维度、广角度、主动公开,接受监督,努力树立良好形象。一方面,坚持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工作,每年派员赴县“两会”专程听取意见、召开执法监督员座谈会、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员旁听庭审,并以法院内部简报和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为窗口,平均每年编发工作信息200余条,多途径传递法院的声音,多层面倾听社会的意见。另一方面,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狠抓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监督司法,真正实现看得见的诚意、看得见的公正、看得见的形象。同时,积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大力抓好司法宣传,并通过狠抓滦县法院网站建设,将工作动态、裁判文书、法学思想等,向社会进行全方位展示,以媒体通道、“e路阳光”,实现了接受监督、宣传法院、提升干警职业荣誉感以及倒逼司法公正的多赢效果。2013年,由于司法宣传工作成绩突出,我院被最高法院予以通报表扬;今年我院已累计在市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7篇,其中院长张晓华3篇党课材料被中国法院网采用刊发;在案件质效上,今年我院案件发改率仅1.5%,为全市法院最低,且未新发一起信访案件。

四、能力支撑,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让队伍建设真正成为推进审判工作的龙头引擎

法院工作的中心,是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推进审判工作。而要抓好审判工作,仅凭信仰和热情无疑还不够,还需要良好的能力和方法。为此,在队伍建设工作中,我院坚持按照最高法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扎实抓好司法能力建设,并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适应履职尽责、司法办案的需要以及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司法能力建设中,重点组织开展了业务交流研讨活动。即针对司法实务中的各类具体问题,于2013年3月份起,于每周五下午定期组织召开全院大会,进行业务交流研讨,通过干警台上“授课”讲经验、台下互动谈体会、院领导归纳作讲评,汇集干警智慧,积累司法经验,在破解疑难复杂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方面,起到了尤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仅2003年,我院就组织交流研讨18场,交流内容广泛涉及了诉讼调解技巧、行政裁决行为合法性审查方法、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审理技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处理方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处理方法、裁判文书制作技巧等各领域课题,在提升了干警业务素质的同时,更营造了全院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在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上,主要力推了“模式化”审判工作新模式。即:针对常见的同一类型案件,在审理程序上,严格遵循诉讼法要求的同时,对庭审全程的主导,特别是具体问题处理的节点、标准等,制定统一规范,进行普遍适用,以保障当事人诉权得到充分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得到适当约束,司法尺度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在司法文书特别是判决书的制作上,采用统一格式,固定通用内容,填充个性内容,并统一相关法律术语的使用,以提高文书制作的便捷性和表意水平,提升法律文书制作的效率和质量。我院这一作法,是2013年率先在汽车物流案件中试用,并得到成功验证后决定推出的。正是采用了这一作法,我院负责此类案件的老城法庭,才能在仅有6名审判人员、月新收超200件案件的情况下,仅用半年时间,就结清2800余件积压案件,并实现新收案件的收结案数持续平衡,以及发还改判率大幅下降、信访高发态势扭转为零新发的良好局面。目前,汽车物流、保险合同、交通肇事三类纠纷案件以及民事审判庭审、庭审笔录的“模式化”模板,已经成型并推出。我们还要力争在今年年底之前,再推出2到3个类型模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以模板适用的快捷性,加速审判节奏、直接提高办案效率,缓解当前案多人少矛盾;以模板规则的规范性,反推拉升控制庭审、制作文书的能力,促进我院整体审判工作水平实现一个新的提高甚至飞越。

队伍强,则事业兴。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里,在平安法治建设的征程中,我们的法院工作,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艰巨任务和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而要抓住机遇、经受考验,我们就必须首先牢牢抓紧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官队伍,进而推动审判工作新发展,催升法院工作新境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滦州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振宇